茅酒之光 厚工印记
起
黔北茅台,为古播州地,得天独厚,人皆善酿,世称“酒乡”。茅台出品之大曲酱香型白酒,其味甘醇浑厚,杯底留香,谓之“茅台烧”或“茅台春”,美誉遍布典籍。
大清乾隆年间,赤水通航,川盐入黔,茅台开阜,一时间商贾云集,酒坊林立。沿赤水河千里水道,茅台酒远销川、滇、湘、桂各省,为黔省名产。
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:“茅台酒,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,黔省称第一。其料用纯高粱者上,用杂粮者次。制法:煮料和曲即纳窖中,弥月出窖烤之,其曲用小麦,谓之白水曲,黔人称大曲酒,一曰茅台烧。仁怀地瘠民贫,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,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。”
咸丰四年(1854年),号军之乱,茅台村镇酒坊俱毁于兵燹。茅台千年酒脉竟至中断。
承
同治元年(1862年),遵义盐商巨贾华联辉于茅台劫余之废墟旧址,兴设大型酒坊,遍寻流散四方之酒师,依千年传承之古法酿酒,一脉香传之茅酒芳华,重现当世。华氏为黔省一时之人杰,因盐起家,饶有资财,后从四川总督丁葆桢兴利除弊,改革盐政,以布衣得授知府之衔候补。盐政既理,茅台复盛。经过三代人努力,华氏之“成义烧房”,日愈壮大规模,所酿之“回沙茅酒”,亦随华氏“永裕隆”盐号,畅销黔省。四川总督刘秉璋尝以华氏成义烧坊之回沙茅酒上贡,获宫廷首肯。慈禧六十寿诞,曾以华氏茅酒宴请各国使节及群臣。茅台之酒,由乡野之卑,而登庙堂之高,实以成义烧房为肇始。
1915年,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举办,经贵州省署选送,华氏成义烧坊与继起者王氏之“荣和烧房”,以“茅台造酒公司”之名义,联合参展。茅酒一举夺得金奖,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、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。
国民政府时代,桐梓军人集团长期主政贵州,其主脑人物周西城、王家烈皆以茅酒为馈赠佳品,分赠国府大员,以及邻近之川滇粤军政要人。时谚:有官皆桐梓,无酒不茅台。茅酒风靡西南官场。1929年,赖氏始设“恒兴烧房”,与华氏成义烧房、王氏荣和烧房,并称三大烧房,茅酒一时鼎盛。
抗战军兴,国府西迁,茅酒风行陪都上层社会。1943年,美英中三国首脑开罗会议,蒋介石用茅台酒宴请罗斯福、丘吉尔。抗战胜利,国府确立茅酒为庆功宴酒。国共两党重庆谈判,蒋介石又以茅台酒款待远道而来的毛泽东。建国之初,茅台酒继续保持准国酒之地位。开国大典,茅台酒为庆典用酒。毛泽东出访苏联,茅台酒与龙井茶,并为国礼。苏联亦以茅台酒为国宴礼宾酒。
转
1951年,茅台镇鼎革之际,天翻地覆。公私合营,三茅合一,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。成义、荣和、恒兴三大烧房退出历史舞台。另一方面,大批黔籍官民随蒋撤台,茅台独有之酿酒古法,至此东传入台。1958-1978年间,茅台镇历经运动清洗,大跃进和文革之涤荡,茅台酒生产管理停滞不前,出现连续16年亏损之颓势。
1972年,尼克松访华,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以茅台酒宴请。尼克松兴奋不已,端着酒杯走到麦克风前说:“美国人民,要和中国人民一起,将世界牢牢地握在手中。”经此茅台外交,茅台酒国际知名。
在此前后,海峡彼岸,隶属台湾国府行政院之台湾烟酒公卖局受命精研茅台酒酿造之技术。公卖局搜罗民间流传之茅台酿酒古法,融合现代精工和精湛调酒技术,历经波折之后,终在1976年酿出品质上乘之“台湾茅台酒”,获何应钦、谷正纲等国民党贵州籍大佬首肯。次年,经蒋经国亲自批示,“台湾茅台酒”量产,一经推出,轰动一时,一瓶难求,贵为台湾白酒之冠。
台湾茅台酒,自诞生之日就在瓶帖上标注:原产地为贵州省仁怀县茅台村,自1915年参加巴拿马赛会名列前茅,久享盛名。民国65年历经数十年研究,闻名于全球之茅台酒,在台湾顺利研制成功,属酱香型白酒。
合
上世纪80年代,中国大陆改革开放,茅台镇春风化雨,喜获新生。国营茅台酒厂之外,酒坊酒厂次第开设,渐成一镇千坊之盛况。茅台镇人赵温虎,世代从酿,于1985年在茅台镇与国营茅台酒厂隔河相望的长征街88号兴建酒厂,依小麦制曲、两次投料、固态发酵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之传统酿造方法,配制基酒,大量贮存,被誉为“茅台镇传世美酒”。
与此同时,台湾公卖局改制,台湾菸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台湾茅台酿造技术,始得流布坊间。更有台湾中华酒协,推波助澜,勉力弘扬台湾茅酒文化。
千禧之初,广东五叶神公司倾巨资介入酱香白酒酿造领域,先后牵手台湾烟酒、茅台镇酿酒厂,并与之达致合作,共促台湾茅台认祖归宗之盛举。以五叶神雄厚的资金实力为纽带,台湾数十年苦心精研之工艺,世代流传之酱香白酒传统酿造方法,得以汇聚、交融在茅台镇。海峡两岸两条绵延不绝的茅酒之脉,至此绾结一处,汇聚成川,发扬光大。是为厚工坊。
厚工坊,融汇两岸两支茅酒血脉,完美复兴酱香白酒酿制古法,成功开创中华绵柔酱香新纪元。
厚工坊,中华酱酒之光,完美再现“绵柔酱香”之人间佳酿,其香幽雅细腻,其味绵柔醇厚,其工完整精厚,其品卓越绝伦。